为深入探寻地理实践力的实施路径,尤其是野外研学活动在设计、开展、落实、评价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有效方法,2025年3月19日至3月21日,阿坝州李晓琴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与青年教师齐聚成都,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和彭州市野外研学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浸润地理实践力养成”为主题的地理实践力研讨活动。此次活动通过专家现场授课、实地操作体验、现场互动交流等丰富形式,旨在借助“学 - 带 - 用 - 评 - 练”的浸润式教学过程,切实提升全体成员组织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本次研讨活动邀请了三位在地理及相关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专家。樊晓一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担任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鲜洁是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教师,也是四川师范大学国培地理学科项目负责人及授课专家成员,在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方向有着深入的研究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刘冕则是成都市双流区地理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责任督学,曾参与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第十二套)的试教和修订工作,编写人教版初中地理填充图册以及四川省地方教材,多次参与省市赛课评审工作。
3月20日,樊晓一教授和鲜洁老师带领全体工作室成员前往彭州市,沿着“丹景山镇 - 白鹿镇 - 小鱼洞镇 - 通济镇 - 龙门山镇”考察路线,开启野外实地研学之旅。
上午,抵达丹景山镇后,樊晓一教授从宏观到微观,全面介绍了考察地区的位置、地貌、气候、植被、矿产以及产业结构等地理信息。他以停车点公路旁的悬崖岩层为切入点,引导工作室成员仔细观察沉积岩岩层结构和断层地貌特征,并深入解释了断层对聚落、交通、矿产和地质灾害的影响。在对比通济镇地质图与实地观察时,樊教授详细讲解了映秀 - 北川断裂、江油 - 都江堰断裂的空间分布,以及点状地震和带状地震危害的差异。交流过程中,他还分享了野外判别三大岩石的方法,区分流水打磨的混凝土块和砾岩的技巧,以及彭州成为研学实践基地的优势,并为阿坝州选择研学实践线路指明了多走多看多查阅资料的方向。
随后,工作室成员来到白鹿镇中学5·12地震遗址博物馆。樊晓一教授以白鹿镇中学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被称为“最牛教学楼”的案例为依托,从地震波运动差异、地层堆积物对地震波能量的吸收、地震中房屋建筑破坏程度与断裂走向的关系,以及房屋建筑用材和结构对抵御地震灾害能力的影响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在同一场地震中,汶川、茂县和白鹿镇等距离震中相近地区房屋、人员、财产受损情况不同的原因 。
3月20日下午,工作室成员继续乘车沿着“小鱼洞镇 - 通济镇 - 龙门山镇”路线开展野外研学实践。
在小鱼洞断裂,樊教授引导研学成员结合小鱼洞断裂地质图,梳理地质层形成过程,深入探讨断裂对河流流向、水系分水岭变化以及冲洪积扇 - 阶地对聚落形成与规模的影响。通过实地采集岩石样本、进行稀盐酸滴蚀冒泡反应等方式,教授成员们判定灰岩的方法,并进一步阐释砂岩等岩石的判定方法和形成环境,帮助成员们全面认识野外研学中岩石与地质过程的内在联系。
在龙门山镇彭铜矿石选矿遗址,樊教授以当地地貌景观和产业为实例,讲解了飞来峰的地层判断依据和成因,分析了断层对山体形态、河流流向、河谷冲洪积扇 - 阶地形态的影响,以及河谷冲洪积扇 - 阶地对种植业产业规模和选择的作用,还评估了断层对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对学员找到的岩石进行判定和方法指导。最后,工作室成员抵达小鱼洞断桥遗址。樊教授对比上午参观的白鹿镇中学遗址和小鱼洞断桥遗址,展示了建筑方向与断裂方向平行和垂直时在地震中破坏程度的差异,解释了新桥与旧桥走向和工程量变化的原因。同时,从山体地貌坡体变化入手,分析了滑坡、崩塌隐患位置,以及堆积体对交通和聚落的影响。
3月21日上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青年教师来到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聆听成都市教研员刘冕老师以《实践育人 笃行致远——研学助力新时代人才培养》为题的研学活动设计讲座。刘冕老师强调学员们要深入领会研学实践的法理和学理,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教学理论依据,并指导学员开展研学实践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总结研学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现状和困境,帮助学员梳理研学实践设计思路。此外,刘冕老师还通过展示和分析优秀研学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研学点发掘、活动设计思路以及活动落实过程中解决困难要点的方法,为工作室成员和青年教师提供了设计和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
3月21日下午,工作室领衔人李晓琴老师带来了以《培养民族地区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研究》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李老师从新课改、新课标的高度,分析了高中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总结了民族地区高中生地理实践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包括重视教材图文材料的使用、结合校园可用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校局联合开展实践基地合作、重视学生学具制作与实验操作等内容。
本次研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此次活动,学员们对研学实践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应对野外研学实践问题的宝贵经验,明确了回到各自学校后整合本地资源、开展适合本地区研学实践活动的方向,也增强了开展相关活动的信心。
撰稿人:李晓琴
编辑:陈洪
一审:李黎
二审:杜晓军
三审:张勇
编辑:四川省马尔康中学校